热门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网站建设资讯 网站 网站服务 网站建设

武汉大学网站建设

Hello 大家好,建站无忧小编今天来给您讲解有关武汉大学网站建设的相关网站建设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开始介绍武汉大学网站建设的相关知识点。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哪些专业比较好

通信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现代电子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手段,研究以信息传输、处理、交换以及信息网络为主体的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培养具备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能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对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开发利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网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及天线、相关专业实验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邮电、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计算机应用、金融、国防、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从事科研、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现代电子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手段,研究电子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扎实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能从事各类现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开发利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高频电子线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电视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磁场与电磁波、自动控制理论、相关专业实验等。

培养方向:本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通信广播部门、国防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广泛领域里从事研究、设计、制造与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电子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培养掌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受到系统的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小型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及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与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维护及开发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与仪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相关专业实验及实践训练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通信广播部门、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开发、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领域核心学科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的新技术。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实际应用的良好训练,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与通信、信息安全、应用技术等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编译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相关的专业实验实践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在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公司、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软件工程(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信息化新兴交叉学科软件工程的计算机软件与算法理论、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现代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项目管理。培养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办软件企业的能力,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应用、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安全、软件建模与开发过程、软件可靠性与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汇编语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编译技术、网络与通信原理、数字媒体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软件设计实例分析、专业实验实践和软件工程综合实训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金融与证券、IT高新技术、网络通信、数字媒体、教育和科研、国防与交通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软件项目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软件测试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设计与管理技术、网络安全、互联网信息软件开发、网络多媒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系统地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网络应用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相关的软件开发、安装和使用、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网络与通信原理、网络应用程序设计、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及其应用、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网络测试与维修、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用软件开发新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相关的专业实验实践和网络综合实训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与维护、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工作。可报考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专升本专业继续深造学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网络与安全管理、数字媒体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系统地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相关的软件开发、安装和使用、管理与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用软件开发新技术、软件工程应用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嵌入式技术、软件测试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操作系统原理、相关的专业实验实践和应用综合实训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信息产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应用软件开发与编程、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计算机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工作。可报考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专升本专业继续深造学习。

信息管理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从事广泛应用领域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应用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信息管理学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计量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信息经济学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政府信息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信息机构和工商企业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应用工作以及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电子商务(专科)

培养目标:电子商务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本专业研究电子商务的规划、运作、管理及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与商务管理基本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能,能从事电子商务的运营、管理、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经济学原理、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商务安全、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电子商务政策与法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及商务网站从事电子商务的管理、应用及系统开发工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主要特点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结合、强电和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培养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得到良好工程实践训练,既具有高工程素养和创新精神,又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电气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试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等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分析和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工程、系统营销技术、电气自动化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电力、能源、国防、IT行业以及其他工业部门从事工程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控制、试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经济与管理学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研究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与发展规律,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经济的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心理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含宏观、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地区国别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及其政策研究部门、外经贸公司、金融部门、中国企业涉外机构等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和调研工作。

财务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研究投资、融资、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问题,培养具备财务管理以及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外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纳税筹划、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和财务分析、市场营销、商法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经济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物流管理(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研究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新兴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管理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了解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具有解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物流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宏观经济学、物流学概论、企业物流学、物流成本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客户关系管理、仓储与库存控制、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市场营销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商品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市场营销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市场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法、国际市场营销、广告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调研与预测、电子商务、产品管理、服务营销、物流管理、分销管理、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站分析与设计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商务机构、各行业的中外营销企业、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企业管理、市场推广、品牌策划、渠道建设和科研方面的工作。

会计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会计学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方法,具有科学组织会计工作、设计会计制度、从事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的能力,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纳税筹划、成本与管理会计、资产评估、财务分析、会计综合实训、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会计事务所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会计业务、财务业务等管理工作和相关科研工作。

英语系

英语(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学习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运用技巧和英美文学文化知识,尤其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英语基础好、文化素质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掌握外事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会话、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语语法、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西方文化、商务谈判、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外事、企业(含外资与合资)、商务、金融、科技、文化、新闻、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

商务英语(专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运用技巧和商贸的基本理论,尤其强调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培养英语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具备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实用性商务英语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汉互译、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外贸英语函电、计算机应用等。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经贸、商务、金融、企业(含外资与合资)、旅游、宾馆、学校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翻译、教学等工作。

新闻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新闻学、传播学和社会学为主要手段,研究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务、现代传播技术以及新闻编辑出版与发行。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新闻方针政策与法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掌握报刊、网络、电视新闻采编与制作必需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写作、评论、摄影等工作,熟练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传播史、中西新闻比较、新闻图片摄影、网络视频新闻编辑与制作、广电新闻摄录与编辑、电视栏目策划及编排、摄录设备操作训练实践、电视编辑技艺实践。

培养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及有关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写作、评论等工作,也可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及宣传部门担任新闻宣传干事,还可在文化传播公司、数字媒体、网站等传播机构担任文宣、文秘等职位。

国立武汉大学官方网

一、武汉大学官方网:

二、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中国顶尖名牌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三、武汉大学重点学科、优势专业:

1、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

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下二级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

3、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4、湖北省重点学科(36个)

哲学

政治学

教育学

新闻传播学

世界史

化学

生态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建筑学

城乡规划学

临床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应用经济学

社会学

中国语言文学

考古学

数学

地理学

力学

电气工程

土木工程

软件工程

口腔医学

工商管理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机械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基础医学

药学

公共管理

5、国家级特色专业(28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6、湖北省品牌专业(14个):

信息安全、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法学、图书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物理学、口腔医学、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

武大未来网的网站简介

未来网站定位于校园文化,建站宗旨是:关注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弘扬校园精神、引导青年成才。网站建设目标是:要努力成为学校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的网上信息中心、资料中心、交流中心和研究中心,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成为外界了解武汉大学以及武汉大学共青团工作的一个窗口,成为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密切联系的桥梁,成为关注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园地。

武大未来网的成长记录

2000年11月未来网开始筹建并试运行

2001年2月26日未来网完成了首次较大规模的招新,通过两轮考试,二十多位同学加入了未来

2001年3月网站开始了正式的筹建工作

2001年4月19日经过“未来”团队的共同努力,未来网终于正式开通

2001年暑假未来网进行了全新改版,设计出自己的logo标志,并制作了宣传板和宣传画

2002年3月未来网开通“团委书记会客室”将于近日开通。主要内容涉及学生关注的教学、管理、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话题

2002年3月21日未来网邀请武汉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长刘国老师将作客未来网“团委书记会客室”,就有关学生学籍管理、转专业、主辅修考试等学生关注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

2002年10月未来网扩大网络服务种类,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部分岗位竞聘

2002年11月未来网出台全新的网站管理制度

2002年12月未来网与武汉精伦电子公司合作,打造新的服务品牌,实现了利用电话IC卡通过校园电话就可以访问未来网

2003年3月开放家园服务,为广大学生用户提供免费主页空间,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机会;改版二手栏目,为学生提供二手交易信息;完善论坛功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沟通平台

2003年4月新闻系统升级,新的新闻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网站新闻需求。推出相册、音乐、电影、动漫频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娱乐资讯

2003年5月新服务器到位,重新构建了整个未来网网络环境,提供更多的资源广大同学服务。各栏目的内容得到充实,并于5.16未来网全站日访问量突破8,000

2003年暑假未来网全面改版,重新策划未来网内容,增加大量信息性服务,栏目调整后,未来网建设成为32个栏目的门户性网站

2003年9月新学期开始,未来网全面招新宣传,未来网成员扩充到40人左右。对暑假改版后的栏目,进行全面的内容填充

2003年10月招新宣传取得一定效果,10月9日未来网日访问量突破10,000。开始校11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的建设

2003年11月未来网110校庆主题网站“珞珈——我们祝福你”受到同学关注,访问量激增,展开校庆六大主题活动。并于11月22日未来网日访问量达到历史最高值16,310

2003年11月未来网珞珈青年报联合发起倡议,帮助无助女孩朱四珍

2004年3月未来网在鲲鹏广场举行了一场名为“那时花开”的校园民谣吉他演唱会

2004年4月未来网新开设频道莜野电台正式开通,它成为我校第一个网络电台

2004年5月未来网为教育部主办的“相约未来”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进行全程的网上报道,并为此制作专题网页。未来网点击率再创新高

2004年6月未来网进行内部培训,旨在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005年初未来网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招聘副站长

2005年3月公关推广部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积极与校内各大社团联系合作事宜。

2005年3月21号在华师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校际网络联盟。

2005年4月初未来网与春英诗社,原创音乐协会,四圣兽动漫协会,校史研究会等社团签定合作协议。

2005年4月初未来网全体成员到农庄春游

2005年5月21日未来网四周年站庆暨文艺汇演在教五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出席庆祝活动、作了重要讲话,并题词“交流思想的平台、服务青年的渠道、对外宣传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庆祝未来网开通四周年”;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及校内各大媒体等全面报道站庆实况

2005年7-8月未来网进行全新改版,试运行“未来新大陆”页面,整合资讯网和文娱网。全面升级新闻频道,扩增新闻容量,加快更新速度

2005年 9月全面招新,招聘中心主任及各部门负责人

2005年10月修改颁布《武汉大学未来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条例》,中心主要干部就职

2005年11月18日经过未来团队40余天的努力和几个通宵奋战,全面推出FUTURE2006版,并打出2006年度口号“沟通你我畅享未来”

2005年11月底未来网与武汉大学广播台,珞珈青年报社校内三大媒体强强联合,签定初步合作协议,筹建“武汉大学校园媒体联盟”

2005年12月3日团中央督导组成员、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张光峰,团中央督导组、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干部郭鹏,湖北省委第二巡视组正处级巡视员、省直地方指导组组长刘昌清,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肖菊华,共青团湖北省委副书记丁小强,共青团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胡勇政在我校团委书记屈文谦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武汉大学未来网站。兴之所至,领导们在未来网工作间随手打开未来网页面,浏览新闻,对网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对今后武汉大学未来网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2005年12月31日未来网成功进行武汉大学首次校园网上直播----2006新年音乐会

2006年1月1日未来网元旦晚会于信息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全体成员共庆新年

2006年3月未来网参加“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

2006年3月21日未来网访谈栏目《永不放弃——黄来女的人生选择》引起校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访谈栏目该文章点击率创访谈栏目的历史最高纪录

2006年 3月至4月未来网自拍DV《三十七度半》,作品参加香港大学生电影节

2006年4月未来网、珞珈青年报与武汉荆楚网共同承办“BBC英语校园行”活动。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2006年4月17日未来网全体成员磨山春游及素质拓展,旨在培养未来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

2006年5月18日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获悉,未来网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和“全国高校十佳文娱类网站”称号,该类全国性的评选尚属首次

2006年5月21日未来网携手艺术学系共同举办“第三届珞樱之影——影视戏剧片断模仿大赛”

2006年5月21日未来网视节目组现场直播在吉林大学举办的“五月的鲜花——北国春潮”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未来网视此节目的点击率突破5000次大关

2006年6月6日继2005年11月18日以来,未来团队技术力量日趋强大,经过7个月的不懈努力和若干个通宵奋战,未来网FUTURE2006盛夏版隆重推出,这是未来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平台建设项目化和内容建设频道化相结合”路线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未来的发展又进入一次新的腾飞

2006年6月7日武汉大学庆祝未来网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称号座谈会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莅临现场为未来网新门牌“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武汉大学未来网”揭牌,对未来网做了高度评价,对网站的全体学生干部表示祝贺和感谢,并鼓励网站师生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光荣;网站全体师生欢欣鼓舞,共话未来发展。

2006年6月校团委研究决定,未来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和珞珈青年报社强强联合,整合筹建“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是直属团委宣传办公室的一级学生组织,下辖青年新闻中心、未来网络中心、珞青报业中心三个二级组织,集团将在校团委领导下“共同关注新世纪的武大青年”

2006年10月12日未来网网上直播武汉大学教学评估工作,通过网络使全校同学了解和参与本科教学评估。

2006年10月17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莅临未来网工作室指导工作。

2006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上,未来网荣获“全国十佳高校网站”,央视著名主持人沈冰将十佳网站的荣誉证书颁发给了未来网指导老师——武汉大学团委宣传办公室高卫松。

2006年12月25日团省委领导莅临未来网工作室指导工作。

2006年12月30日晚未来网网上直播“2007武汉大学新年音乐会”,取得巨大成功。

2007年3月开始未来网制作“和谐校园,家是珞珈”专题网页,配合校团委此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007年4月1日未来网骨干成员前往华科,同华中大在线同行进行了愉快的交流,畅谈了网站发展的经验。

2007年4月15日未来网成员参加青年传媒集团素质拓展活动,团队凝聚力得到大大提高。

2007年5月未来网协办“新文先生新闻小姐”大赛。

2007年暑假未来网参与“武汉大学寻访届校友”主题实践活动,并推出“寻访校友”专题网页,在全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收到了诸多武大校友的认可和肯定。

2007年9月未来网坚持网站频道建设项目化、专题化,先后推出新生专题,公选课电影专题,文学专题、动漫专题等等。

2007年10月未来网先后协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武汉大学文化衫设计作品投票”、“想show未来”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

2011年11月30日,武汉大学青年传媒集团未来网2011版正式上线,界面设计更加人性化、简约化,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已经到来的另一个成就辉煌的十年。怀旧的老用户也可以通过主业上的链接查看旧版未来网主业。

武汉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网站入口:http://bkjw.whu.edu.cn/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学校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第199位,国际教育研究机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6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351-400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3个本科专业。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7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71人,其中正副教授2930余人,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7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6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75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以上就是建站无忧小编对武汉大学网站建设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网站建设解决了您的问题,您可以关注建站无忧了解更多知识。

声明:

1、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2、本网站部份内容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3、如果有侵权内容、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请联系872027335@qq.com

推荐服务 更多
相关服务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